2006年本溪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3日在本溪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06年本溪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13日在本溪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 波
发布时间:2006年01月13日
信息来源:本溪市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二○○五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365体育投注、省政府和中共本溪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扩大开放的双重机遇,围绕为“十五”计划收好尾和落实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真抓实干,主要经济指标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同时也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预计: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34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九五”末(158.3亿元)增长了1.17倍。人均生产总值21919元,比“九五”末(10091元)增长了1.17倍。国地税收入合计53.5亿元,比“九五”末(23.8亿元)增长了1.2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6亿元(2000年体制口径为26.3亿元),增长22.7%,按可比口径比“九五”末(11.5亿元)净增加14.8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670万美元,增长22.8%,比“九五”末(864万美元)增长了5.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6亿元,增长11.9%,比“九五”末(50.1亿元)净增加37.5亿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和消费品零售额四项指标分别比年度预期目标高出1.1、9.7、12.8和1.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9亿元,增长5.9%,比“九五”末(50.6亿元)增长了1.6倍。出口创汇7.3亿美元,增长38.8%,比“九五”末(8622万美元)增长了7.5倍。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创汇两项指标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26.5%,比预期目标高出11.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增长16.9%,比“九五”末(4924元)净增加31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22元,增长9.8%,比“九五”末(2752元)净增加1270元。城乡居民收入两项指标分别比年度预期目标高出7.9和1.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4%,均为年度预期目标之内。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7.3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6.85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末提高了2.3平方米和0.77平方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结构调整改造步伐,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全力支持发展壮大冶金支柱产业。“两钢”投入技改资金90亿元,实施重大调整改造项目26项,使本钢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逐渐接轨,北钢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得到优化,生产规模登上了“双六百万吨”台阶。本钢、北钢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和47.7亿元,“两钢”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8%,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快培育三大接续产业。全市新发展中药材17.1万亩,产业基地建设有较大进展,以华源三药、九鼎集团、辽宁好护士药业和东方人药业为代表的本溪现代中药业知名品牌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初现雏形。全年中药产业完成总产值19.1亿元,实现利税8.7亿元,分别增长25.8%和10.2%。旅游产业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创新宣传促销形式、内容和手段,举办了第二届冰雪节、第三届燕东山花节、第五届满乡枫情节等系列活动,全年旅游创汇17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9亿元,分别增长57.1%和36.8%。钢铁深加工制品业引进华翔集团等域外企业投资合作,并完成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亿元,增长25%。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了“3562”、东方氯碱精细化工等48项技改项目,其中泰和纺织天然纱、东颢化工15万吨焦油深加工及五女山酒业冰葡萄酒二期生产线扩建竣工投产。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升级。主要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力度,全市共开发汽车表面用板、集装箱用板等新产品150项,新产品实现产值70亿元。
第二,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体制机制有所创新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在365体育投注、省政府的运作下,顺利完成鞍本钢联合,引进抚顺罕王集团推进北钢股份制改造,大型企业资产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两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坚持分类指导、因企施策,采取招商引资、土地置换和破产关闭等措施,地方中小企业改制加快,全年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70%。城市公共服务行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市煤气总公司对外招商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农村税费和各项配套改革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三补一免”惠农政策,免征农业税880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具补贴1000万元,促进了农民减负增收。农村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在全省率先开展改革试点,并由点带面铺开,目前已完成24个乡(镇)、140个村的改革任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完善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严格预算定额标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及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稳步推开。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政府采购1.6亿元,节约支出1500多万元。不断推进税源管理改革,建立了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国税、地税精心组织税收收入,税收增幅为历年来最高。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全年审核发放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补贴4206万元,公有住房出售率达到84.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调整了安全生产监督和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市直部门中层干部新一轮竞争上岗。进一步推进了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全面落实国办发〔2005〕36号文件精神,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配套服务机制,使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采取政府牵头、领导包扶、企业对接和小规模、小团组、有针对性地带项目等招商方式,加快推进以“支柱产业和接续产业”为重点的项目招商,全市新批直接利用外资项目31个,引进百万元以上域内外直接投资项目5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46.2亿元,增长20%。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调整商品结构,拓宽出口渠道,出口创汇实现大幅度增长。全年输出劳务2100人次,营业额700万美元。
第四,全力抗灾救灾防疫,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2005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严峻挑战,春季低温寡照,“8.13”特大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受灾人口7.6万人。市政府全力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势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7.1万亩,增长11.1%,粮食总产量在灾年仍实现2.29亿公斤。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种植业新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7万亩,新增耕地中药材5.8万亩。林业生态建设完成人工造林14.2万亩,封山育林560万亩,林地经济有新发展,林业社会总产值实现40亿元,增长31.7%。畜牧业在稳定肉、蛋、禽、奶产量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绒山羊、肉鹅和兔业生产。秋冬季节,周密部署,齐心协力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市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共新修灌溉水源工程234项,新建农村饮水工程58处,新增灌溉面积2.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7万亩,新修和加固堤防78公里。县区经济发展较快。本溪、桓仁两县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7.5%、16.5%,平山、明山、溪湖、南芬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0.2%、22%、18%、20%和18.1%。
第五,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商贸流通业,对全市经济贡献率有所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坚定不移地把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先行、环保准入的前提下,放宽准入条件,解决融资困难,营造良好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增长21%,占全市GDP总量的42.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14亿元,增长27.3%。
流通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制定和完善了《本溪市商业网点规划》,商品市场和网点规划布局日趋合理。积极拓展便利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全市连锁店铺已发展到191家。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试点工程,发展农村新合作连锁超市及农资加盟店26家,城乡流通进一步活跃。扎实开展节日市场及食品、畜禽、医疗药品、成品油、农资等专项整顿,推进商业企业诚信经营和信用体系建设,有效地净化了消费环境。加强了价格调控机制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以及供求应急机制建设,保证了物价稳定和粮食安全,市粮食局被评为全国粮食市场管理先进单位。
金融保持稳健运行。金融改革逐步深化,金融管理不断完善,金融资产明显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5.9亿元,比年初增加5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7亿元,比年初增加32.6亿元。
第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全力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把两项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和财力投入力度,程家和卧龙住宅小区部分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可安置居民5654户。新立屯和田师付小区拆迁结束并完成部分主体工程。完成彩北、彩屯、转山、唐家等14片棚户区拆迁89.2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32.96万平方米,程家和广山小区可回迁居民7123户,超额完成省定指标。
积极争取和筹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小市至碱厂一级公路改扩建已进入实施阶段。投资44.3亿元的“本辽辽”高速公路本溪段建设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49.4亿元的“东北东部铁路”桓仁段建设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鹤大高速公路本溪段前期工作已经结束。投资60亿元的本溪热电联产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区开工建设了大峪中心路、华厦街,老城区开工建设了胜利路西段、人民路北段、八卦路和溪湖南山桥,完成了北光路、文化路收尾工程,对溪湖区破损道路进行了即修即补,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有了一定改善。完成了城市电网老旧设备、县城电网以及东风、北台地区一次变电所增容改造。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城乡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认真开展以胜利路为示范路的整治活动,集中清理和严格规范了城市主干路的小广告、小张贴、广告牌匾以及街头烧烤,粉饰道路两侧墙体58栋、12.6万平方米。房地产有形市场初具规模,房产产权产籍管理不断规范。成功举办第五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交易额4.9亿元。对旧住宅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完成了50栋、18.9万平方米旧住宅楼环境整治任务,受益居民3381户。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新增绿地面积52.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2%。
第七,坚持统筹兼顾,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重点实施了“五大科技创新”行动,40项科技成果获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7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溪市技术市场获全国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6亿元,完成省考核指标的103.5%。教育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111所(个),新建寄宿制学校12所,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稳步推进。高中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显著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文化工作着力打造和挖掘本溪地域文化品牌,桓仁县米仓沟将军墓等三处“国保级”文物申报成功,“乞粒舞”、“本溪社火”等地域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列入国家和省级继承保护项目。成功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广场文化等系列大型文化活动,完成了三个乡镇文化中心站建设,创建省级文化工作先进县1个。市博物馆进入筹建阶段。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有新发展,市中心医院和市传染病医院综合楼主体工程竣工,并将于今年5月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快速推进,参合农民数34.9万人。社区卫生服务转型试点进展顺利,医疗市场整治和出血热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竞技体育获得省级以上金牌40枚,本溪籍滑雪健儿李妮娜荣获9项世界冠军。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全市第八届运动会,市民健身中心建成。广播电视工作与时俱进,《行风热线》直播节目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广播电视数字传输中心工程筹建工作正在进行。人口和计生工作建立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民族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四连冠”。人防工作实现新突破,首次荣获全国人防先进城市称号。外事侨务以及对台交流、经贸和宣传工作呈现活跃态势。地方志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奖。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市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统计工作完成了经济普查数据上报,1%人口抽样调查进展顺利。
生态资源和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全市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到783万亩,郊区全面封山育林效果明显。完成了10项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取缔了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20家。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等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桓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全市自然降尘量有所下降,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277天,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保持达标。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成效显著,查处了一批违法采矿行政案件和刑事犯罪案件。积极推进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减少矿山企业106家。太子河小堡橡胶坝竣工,为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奠定了基础。地质环境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本溪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地学殿堂”,成为国内以行政区划申报地质公园成功的唯一城市。
第八,认真做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保持了社会稳定
就业再就业取得新进展。通过实施全面救助、发放优惠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实现实名制就业8.9万人,其中,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12483人,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4400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力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41.7万人、38.9万人、41.1万人和27万人。继续完善低保政策,实现动态管理和现行政策下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对象达到11.96万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9176人,全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
扶贫帮困和救灾救济扎实有力。筹集救助资金882万元,大规模临时救助4.4万户城乡困难家庭。党员干部“一帮一”包扶筹集款物500多万元,救助了2.5万户困难群众。下拨春夏荒救灾款250万元,为7023户灾民和贫困户发放了救灾物资。“8.13”洪灾后,组织赈灾捐赠929万元,全部用于灾后重建。筹集资金近千万元,资助511户灾民重建了新房。筹措资金3300万元,解决了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大病就医和冬季取暖问题。
信访、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所加强。强化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和下访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排解了各类不稳定因素。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了重大事故发生,安全事故及人身伤亡事故均大幅度下降。积极开展公安“大接访”和队伍“大练兵”活动,公安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侦破了一批重大刑事案件。积极推进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第九,切实提高行政能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市政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务情况。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917件,比上年增加12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9%,问题解决率59.5%。受理市民投诉17154次(件),办结率98.9%,市民满意率87.9%。着力从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和从严治政四个方面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并取得进展和成效。继续贯彻《行政许可法》,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扎实开展“四五”依法治市,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启动了法治政府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在全省介绍了经验。强化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圆满完成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对城区146个社区开展帮建共建活动,已完成112个社区公共用房面积达标建设。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尽管遇到许多困难,但在中共本溪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公安政法干警、驻溪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本溪振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推动本溪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生活质量不高,深化国企改革任务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还不能适应加快发展和振兴的需要,环境质量、城乡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保持社会稳定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政府职能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依法行政不够到位,个别政府部门及少数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为政不廉,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和解决。
二、二○○六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顽强拼搏,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发展思路、科学的行政方式、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本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365体育投注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强力推进接续产业发展,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出口创汇完成4.5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2‰以内。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18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面积6.88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调整优化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突出推进接续产业和工业发展。坚持工业立市思想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扶持本钢、北钢做强做大冶金支柱产业和发展非钢产业。同时,继续实行专项推进,突出抓好现代中药和钢铁深加工制品产业已竣工技改项目的达产达效,创财富增效益。所有工业企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在技术改造和掌握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抓管理、降能耗、重效益,调整和扩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实现190亿元,增长15%以上。
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实施名牌品牌战略。按照企业抓骨干、产品抓名牌思路,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参(控)股、兼并等手段,迅速壮大规模。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优化重组,推进规模和集约经营。要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要一户一户地研究,能启动生产的要千方百计启动生产。大力实施名牌品牌战略和质量振兴计划,支持企业创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和驰名商标的企业要给予重奖。
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对已有的扶持政策措施要坚决落到实处,努力消除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观念束缚和体制性障碍,彻底放开和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服务,引导其拓宽经营领域,鼓励和扶持其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利于增强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项目,特别是高科技项目和接续产业项目。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全年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增加值要实现174亿元,增长20%。
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继续走民营经济为主,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的路子,以工业化的理念,按照“二三一”的产业顺序,引导和扶持两县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本溪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零部件加工业、旅游产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桓仁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构想和要求,搞好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采取试点示范的办法组织实施和全面推进。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精品农业,培育和扶持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种子种苗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林业强市建设,大力发展林地经济,搞好山区综合开发。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专业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安全控制病虫害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具补贴,帮助农民减负增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坚持分类指导,扶强助弱,搞好扶贫开发,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深入开展“大禹杯”竞赛活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防灾能力。重点筹建和实施桓仁县夹道子水库、本溪县盘龙寺水利枢纽、南芬区公共水源地等工程。四是完成《本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以建村并屯为突破口,搞好村屯土地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五是大力发展农村科技事业。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基层科技队伍建设。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和就业素质。六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和能源建设。编制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逐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和饮用水质安全等问题。推进秸杆气化、太阳能房、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
(三)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
突出发展旅游接续产业。认真贯彻《本溪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推进本溪水洞等主要风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内强素质,外争客源,全力打造本溪水洞、五女山高句丽山城、铁刹山、中国枫叶之都、中国地学殿堂等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以举办第六届中国?本溪枫叶节、第三届本溪冰雪节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东北地区旅游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旅游接续产业加快发展。全年旅游创汇要达到1900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要实现35.6亿元,分别增长12%和2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房地产、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钢材、中药材和地产名优特产品为依托,积极培育对外有辐射力的专业批发市场。在城市布局结构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着力加强社区商业建设,切实发挥社区商业便民、利民、惠民的综合优势,推动商贸、家政、体育健身、老年服务等行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便利店总数达到210个。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加快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开拓和繁荣农村市场。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稳步推进,企业为主、政府扶持”的原则,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大河市场整体繁荣。今年重点要理顺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规范管理,整合资源,建成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开发电子商务,实现网上交易。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粮食市场管理,确保粮食安全。
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到期和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逐步建立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咨询服务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商品结构,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交易会,开展网上交易,发展加工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继续抓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按照“一吃饭、二稳定、三建设”的理财基本原则,整合财力,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工资、保稳定。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将财政专项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加强税收征管,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项目投资的审计监督。吸引外资银行、国内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入驻本溪设立分支机构,扩大融资能力。加强政府和银行间的协调,促进银企合作,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机制,加快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构建与本溪老工业基地振兴相适应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继续盘活和处置不良贷款,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推进城市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单一法人社步伐。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壮大资金实力,使其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四)抓好投资与项目建设,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落实鼓励招商引资的政策,调动和发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主体的积极性。转变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从有商就招向有选择招商转变,从大兵团招商向小团组、专业性招商转变,探索网上招商、代理招商,提高对外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带专题项目的团组一个不派,绝不滥花一分钱。要突出产业招商,着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企业以及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突出“三大接续产业”招商和农业招商,着力引进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项目。突出基础设施招商,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发挥我市钢铁、中药、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对港、澳、台、日、韩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扎实做好招商的基础工作,形成统一的招商指南、政策大全和全市数据统一的招商资料,使外来投资者感到项目可行、经济合理、成长性好、具有一定吸引力。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优势和特点,充实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库,做到洽谈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全面落实项目责任制,确保在建项目早见效、已批项目早动工、在谈项目早签约。冶金支柱产业要重点支持和推进本钢二冷轧、1号高炉改造大修、第三热轧、6号转炉和北钢200万吨高速线材、“3562”化工、炼钢连铸系统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做好本钢不锈钢冶炼及北钢1750mm冷轧和干熄焦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现代中药产业要重点组织好GMP改造竣工企业的达产达效,抓好新品种产业化等一批新项目的组织实施。钢铁深加工制品产业要重点推进汽车发动机曲轴生产线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和能源产业要重点抓好“本辽辽”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本溪段、本溪热电联产以及220千伏富家和太子河一次变电所等项目建设。
加强投资项目载体建设。结合产业结构和城市布局结构调整,科学规划郑家、桥头等工业加工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错位发展的要求,严把入区项目审核关,促进工业加工区良性发展,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以开放、创新为动力,提升现代中药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汽车和装备制造业配套产业加工区,筹建环保产业加工区,根据发展需求重新核定用地规模,突破土地和基础设施供给的瓶颈,加快推进以民营经济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载体的特色产业加工区建设。要发挥区位优势,在空间和产业上加快与沈阳浑南新区对接,率先融入沈阳经济区。
(五)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争创区域竞争新动力新优势
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全面完成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继续推进北钢等大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存量资产为基础,积极引进境内外技术、管理和资金实力强、有市场、信誉高的投资者。对不能启动生产的停产半停产中小企业,加快破产重组,推进整体改制;或者整体迁移,实施土地开发,促进搞活和产业转向。稳步推进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行业的市场化。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继续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一是以分类改革为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二是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全面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三是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导形式的分配模式,实行岗位工资。
继续优化发展环境。把群众和企业是否满意、国内外客商是否称心、招商引资是否取得实效作为衡量发展环境优劣的标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继续开展行风评议,下决心解决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因推诿扯皮、不作为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乱作为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六)调整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认真贯彻《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四个组团”的框架设计,按照“开发新区、改造老区、治理沉陷区、拆迁棚户区、调整完善中心区,沿太子河上溯发展城区”的思路,搞好《规划》修编工作,并从今年开始,实施以“城市向东北拓展、企业向西南摆放”为内容的城市布局结构调整,推进解决中心城区面积狭小以及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问题的百年大计工程。
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步伐。推进太子河综合整治,开工建设太子河牛心台段堤防及威宁橡胶坝工程,进一步改善太子河水质及周边环境,逐步把太子河市区段建设成为山水优美、景色宜人的景观带和两岸生活居住及休闲娱乐区。结合太子河综合整治、棚户区拆迁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推进大峪、程家、卧龙等新区开发,并全面启动姚家新区开发建设。其中,在大峪新区启动峪龙路、华厦街、程家路、中心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大峪新区的城市骨架。在姚家新区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及峪溪桥、体育馆、滨河游园和体育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同时,抓好新区内商贸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
进一步改造老城区。对老城区原有工业区实行“退二进三”,重点是加快推进地工路地区整体搬迁改造步伐,将其建设成为专业性较强的商贸中心和商住为主的城市生活区。加大平顶山生态园建设力度,将其逐步纳入市区范围作为“城中之山”,使本溪向森林城市方向发展。今年重点在拆迁发射塔、整合土地资源、理顺林地产权关系等方面取得进展。集中整治城区山洪沟,启动合金沟、千金沟及张家河(上游段)开发治理工程,在提高山洪沟防洪功能基础上,增加绿化美化工程设施,逐步向流水潺潺、绿树成荫的人居环境发展和努力。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本溪国家地质公园,提升城市文化及旅游品位。
继续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采煤治沉工程要全面完成82万平方米住宅建设任务,使居民按时回迁。棚户区改造要从抓拆迁、保稳定入手,以工程质量和安全为重点,精心组织施工,加快回迁房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消灭集中连片棚户区的省定目标。同时,要抓好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资金争取和项目实施,积极扶持启动南芬城区棚户区改造,有计划地推进城区危房改造。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实施小市至碱厂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协助做好“东北东部铁路”桓仁段、本溪站铁路枢纽工程、沈丹二线铁路等项目建设。强化城市经营理念,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坚持规划、利用、征用、开发、供应、管理“六统一”,实现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打通拓宽改造平山路等城市主干路,对城市次干路和街巷路进行维修养护,对泥泞路进行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继续开展退路进厅、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整治,着重解决好主次干路和重点部位的占道经营、露天街头烧烤、野广告、私拆乱改和违法乱建等问题。强力推进和规范物业管理,不断改善市容市貌和提高市民的满意程度。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进一步改善水暖气热等基础设施。稳妥推进供暖体制改革,为逐步实现供热市场化奠定基础。
(七)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组织实施“五大科技创新”行动,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技术市场和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为辽宁科技学院与地方经济发展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其重点学科发展,继续支持其专升本后的相关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本溪经济社会服务。继续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和高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试行科技项目全社会公开招标。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市民素质。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发明创造。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技术创新各项考核指标。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单位创造环境、人才推动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人才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着眼三大接续产业急需,着重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才科学合理流动。市政府建立专项基金,用于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重点加强义务教育,推进“两类新三片”新一轮普九,抓好控辍保学。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实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搞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不失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开工建设青年教师公寓。
协调发展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突出本溪文化特色,强化精品意识,繁荣艺术创作,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办好第十一届文化艺术节。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强文物保护和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抓好文化市场、出版物市场管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创作队伍建设,整合文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工建设市博物馆。继续搞好县(区)、乡(镇)“两馆一站”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乡镇卫生院建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医疗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抓好广播电视数字传输中心一期工程,扩大覆盖面、提高传输质量。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进一步稳定和强化基层计生机构和队伍,加快建立并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和措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争创活动,扶持和促进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宗教界“双文明”活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推进平山区清真寺异地重建、溪湖清真寺改造以及相关的少数民族活动场所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重视国防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加快发展老年人事业。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事业建设,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按照国务院部署,认真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进一步做好防震、外事侨务等工作,启动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积极筹建本溪市档案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活动,丰富城乡共建的内容和形式,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八)高度关注民情民生,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本溪
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把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信贷支持和税费减免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强化劳动就业指导服务,落实普惠制就业培训的各项措施。要以帮扶和促进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下岗失业人员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年实名制就业再就业要达到6万人。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社保扩面联动机制运行,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城市低保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联动机制,推进低保规范化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不重不漏。建立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覆盖全面、标准适度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整合各项扶贫帮困资金,制定和落实惠民政策,开展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活动,解决孤、寡、残等弱势群体的困难。加强住房供应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快实施县(区)和企业住房分配货币化,着力增加经济适用房有效供给,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平安本溪建设。认真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专项整治,加强交通、消防管理,排查事故隐患,完善监控措施,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积极推进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制、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民间各类矛盾纠纷。认真做好释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及各种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化动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搞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加大财力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主管部门支持,切实改善和逐步完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的办公条件及检测设备,提高监管体系基础建设水平。不断完善和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规,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经营秩序,确保居民饮食用药安全。以城镇集贸市场和农村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资、建材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居民消费安全。
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工作,认真贯彻实施《本溪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严格坚持“环保准入、规划先行”原则,按照工业布局规划,切实抓好环境容量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对重点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做好重点污染源拆迁前期准备工作,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大力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查处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发展和引进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类企业,抓好本钢和南芬区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实施强制审核,推广清洁生产。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历史的重任,时代的挑战,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转变工作方式,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
注重学习,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全体公务员特别是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自觉学习,全面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领导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规范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启动“五五”依法治市,进一步把各项事业管理纳入法治轨道。继续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精简行政许可和办事程序,提高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效能。制定行政首长问责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普遍建立和完善全市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机制,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发挥市民投诉中心和市长信箱作用,畅通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信息发布和听证制度,提高政府政策措施和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善谋全局,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一切事情都要立足本溪市情实际,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各级政府要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把本溪的事情办好。
求真务实,提高造福于民的能力。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做到在位、谋政、干事、为民。大力倡导和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讲实话、明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要坚持全市工作一盘棋,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决定和承诺,市政府各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必须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讲整体、顾大局,绝不允许各取所需、各行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干劲,一任干给一任看,一任接着一任干,真正取信于民,惠及于民。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珍惜民资民力,量力而行,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继续治理“文山会海”,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地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接受监督,提高优政廉政的能力。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要加大对市人大常委会送阅文件和市政协主席会、常委会建议案以及闭会后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力度,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审计、监察作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
?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中共本溪市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真正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朝着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与建设和谐本溪的宏伟目标快速前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