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2214.7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947.6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4.5:50.8:44.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6.8%和4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55816元,增长12.3%。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69.6亿元,增长15.5%。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7.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43.8%,环境保护支出增长31.8%,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8.6%,教育支出增长12.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8.2%。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种植业产值146.3亿元,林业产值7.4亿元,畜牧业产值208.1亿元,渔业产值17.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2亿元。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4.8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44.6万吨;水果产量17.35万吨,下降0.7%;蔬菜产量422.1万吨,增长18.3%。完成造林面积3.63万公顷,增长11%。肉类总产量79.7万吨,增长11.5%,其中猪、牛、羊肉分别增长7%、43.6%和28.2%;禽蛋产量57.5万吨,增长7.1%;牛奶产量37.1万吨,增长15.1%。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89.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9.7万吨,地膜覆盖面积5.4万公顷。
现代农业发展。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130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4个。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6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6个;年销售额5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909个。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公顷,累计达到9.1万公顷;新增高效特色农业面积3万公顷,累计达到18.9万公顷。全市耕地全部通过环境质量检测,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38.3万公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绿化中心村500个,累计达到1000个。建成39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到2009年末,“一村一业”专业乡村发展到800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粮食总产量
|
万吨
|
344.6
|
#水稻
|
万吨
|
108.8
|
玉米
|
万吨
|
219.6
|
小麦
|
万吨
|
0.76
|
大豆
|
万吨
|
4.7
|
油?? 料
|
万吨
|
9.2
|
蔬?? 菜
|
万吨
|
422.1
|
主要畜禽产品、水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肉类总产量
|
万吨
|
79.7
|
#猪牛羊肉
|
万吨
|
53.8
|
牛奶产量
|
万吨
|
37.1
|
禽蛋产量
|
万吨
|
57.5
|
生猪出栏数
|
万头
|
478.6
|
牛出栏数
|
万头
|
80.3
|
羊出栏数
|
万只
|
78.4
|
猪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303.6
|
牛年末存栏数
|
万头
|
74.9
|
羊年末存栏数
|
万只
|
66.3
|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
20.6
|
工业
铁西装备制造、东部汽车、航高基地三大聚集区建设加快推进,《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铁西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重工业增加值1461.8亿元,增长19.2%;轻工业增加值555.7亿元,增长18.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1.2亿元,增长11.8%;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89.6亿元,增长2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443.7亿元,增长16.0%。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1620.7亿元,增长20.4%。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67.4亿元,增长1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6.2亿元,增长19.1%。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240.4亿元,下降17.4%。工业拥有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46种,其中国家级名优产品19种,省级名优产品91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0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利润总额315.6亿元,增长24.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3.25%,比上年提高35.9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98.2%,提高0.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汽车
|
辆
|
482001
|
50.0
|
? #中华轿车
|
辆
|
124056
|
49.8
|
?? 宝马轿车
|
辆
|
44004
|
33.3
|
汽车发动机
|
万千瓦
|
3011
|
20.9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73355
|
-21.8
|
? #数控机床
|
台
|
18421
|
-11.7
|
采矿专用设备
|
吨
|
232346
|
2.7
|
水泥专用设备
|
吨
|
73695
|
1.5
|
铅酸蓄电池
|
万千伏安时
|
321
|
30.3
|
输送机械
|
吨
|
175210
|
48.0
|
变压器
|
万千伏安
|
9488
|
15.7
|
彩色电视机
|
万台
|
340
|
-14.6
|
化学原料药
|
吨
|
32365
|
-22.2
|
轮胎外胎
|
万条
|
344
|
-7.4
|
铝材
|
吨
|
40596
|
-22.2
|
皮鞋
|
万双
|
988
|
-74.6
|
啤酒
|
千升
|
869598
|
5.3
|
液体乳
|
吨
|
351058
|
-14.9
|
软饮料
|
万吨
|
384
|
36.0
|
味精
|
吨
|
40318
|
6.2
|
建筑业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市资质等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5.1亿元,增长26.3%;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17.6万元/人,比上年提高33.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34.3亿元,增长20.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1.7亿元,增长45.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613.3亿元,增长16.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投资709.8亿元,增长21.5%;民间投资2352.9亿元,增长24.0%。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投资110.9亿元,增长77.1%;第二产业投资1389.6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投资1352.2亿元,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2175.5亿元,增长19.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350亿元,增长35.0%。
全年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社会完成投资的39.3%,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22.5亿元,占8.8%。地铁工程完成投资32.5亿元,特高压输变电生产基地一期、沈化集团50万吨CPP、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华晨金杯A级车工厂扩建、华晨宝马F18新产品、欧直公司直升机及航空结构件基地等项目积极推进,世贸五里河、华润万象城等项目进展顺利,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沈阳国际展览中心等项目开工,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802.1亿元,增长10.0%,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7.5%。房屋施工面积6847.9万平方米,增长17.1%;房屋竣工面积1293.5万平方米,增长0.1%。全年商品房合同备案面积1396.16万平方米,增长5.76%,其中商品住宅合同备案面积1222.96万平方米,增长13.76%;商品房合同备案金额584.74亿元,增长17.31%,其中商品住宅合同备案金额480.41亿元,增长29.96%。
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5164.3万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铁路430.9万吨,公路14728万吨,民用航空5.4万吨。全年旅客发送量27667.8万人次,增长6.0%。其中,铁路3982万人次,公路23316万人次,民用航空369.8万人次。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7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1%。其中,载客汽车53.8万辆,载货汽车12.2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45.9万辆,增长22.6%。
沈阳与国际26个城市、国内49个城市(地区)通航。沈阳机场航线达到132条,其中国际航线27条,国内航线105条。运输飞机起降6.63万架次,增长9.0%;机场旅客吞吐量750.1万人次,增长10.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29.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39.3万门。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36.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218.4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81万户,新增269.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47.05万户,新增234.5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登记注册用户128.3万户,增长19.1%,其中宽带接入用户123万户,增长19.4%。固定电话普及率4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04.3部/百人。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按商品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621.7亿元,增长18.2%;穿的商品零售额398亿元,增长17.6%;用的商品零售额758.9亿元,增长18.3%。按地区分,市的零售额1658.3亿元,增长18.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20.3亿元,增长18.2%。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707亿元,增长8.9%。其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62.6亿元,增长24.6%;汽车类零售额199亿元,增长17.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50.3亿元,增长16.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14.8亿元,增长15.0%。
全市处于营业状态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和专卖店90家,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超市31家。连锁店铺达5800余个。全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67个,交易额1102亿元。
对外开放
全年进出口总额65.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7%。其中,进口总额30.5亿美元,增长1.4%;出口总额35.2亿美元,下降14.3%。出口商品供货值199.1亿元,下降19.0%。
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710个,合同外资额12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54.1亿美元,增长2.3%。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10.8亿美元,下降1.1%;实现营业额6.1亿美元,增长8.1%;外派人员1.3万人次。
旅游业
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建设沈阳景区旅游导示系统,编制完成《沈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沈阳经济区(虎跃)集散中心挂牌营业,新推出沈阳七大精品、十大特色旅游线路,重新整合沈阳经济区96条旅游线路;实施沈阳农业旅游提升计划,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全面发展。成功举办沈阳国际冰雪节、旅游节。2009年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级饭店108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33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290万人次,增长2.5%;接待入境旅游者49.6万人次,增长4.0%。实现旅游总收入453亿元,增长1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28亿元,增长10.5%;旅游外汇收入3.7亿美元,增长12.1%。
金融、保险业
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第一个金融外包服务中心在沈揭牌,沈阳国际投融资交易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沈阳市成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法库县成为“全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县”,沈阳联合产权交易所获得金融企业省级国有产权交易机构资格。2009年末,全市银行机构营业网点1100余个。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809.8亿元,比年初增长2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11.3亿元,增长19.0%;本外币贷款余额5170.9亿元,比年初增长30.4%。银行现金收入10155.3亿元,现金支出9862.7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回笼292.6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全市证券营业部72个。全年证券交易额12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其中,股票交易额11702.6亿元,增长70.4%;基金交易额94.9亿元,增长38.5%。
全市保险机构及网点260余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国内财产险保费收入27.8亿元,增长8.1%;人身险保费收入82.1亿元,增长35.5%。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40亿元,增长26.0%。其中,国内财产险赔款金额16.5亿元,增长12.7%;人身险赔付金额22.7亿元,增长33.5%。
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9.2,消费品价格指数100.1。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3.4,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1.1,衣着类指数9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2.4,交通和通信类指数95.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98.5,居住类指数99.0。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1.5,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2.6;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指数99.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8.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93.5。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4.4亿元,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8.3亿元,增长30.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0.3亿元,增长19.7%。
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实现生产总值17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3.5亿元,增长2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4.1亿元,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7.4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3亿元,增长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下降17.7%。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2009年城建投资3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地铁1号线全线实现洞通、轨通,铁西广场以西实现车通;2号线土建工程完成60%,8个车站完成主体工程。沈康高速公路二期、辽新高速、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完工,完成南湖桥、滂江桥等38座危旧桥梁改造。沈北客运站、五爱客运枢纽竣工。奥体中心网球馆、游泳馆竣工并投入使用。实施弃管房维修工程,改造256个老旧小区、149条街巷路。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公交运营线路199条,其中新开、调整城市公交线路30条;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3677公里。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22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6242标台,比上年增长1.5%。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11.6亿人次,增长4.5%。年末全市出租汽车20642 辆,其中市区17357辆。
年末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2833公里,总面积5261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3850公里,路灯21万盏,永久性桥梁273座。全年新增供水管网25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2821公里,供水量6.94亿立方米,综合日供水量196.1万吨。供热面积2.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地源热泵应用面积1625.8万平方米,累计应用面积5085万平方米。天然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575公里,燃气人口达到424万人。
全年植树1205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
环境保护
关停各类污染企业20家,建成22座辽河流域污水处理厂、30个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3个垃圾填埋场和20个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金山热电、沈西热电“上大压小”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完成沈海热电厂脱硫工程,新北热电、皇姑热电等6家热电企业脱硫工程全面展开,78台35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程投入使用。年度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28天。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90.3%,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
启动全国环境建设样板城创建工作,沈阳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全国唯一生态城示范项目。东陵区通过国家生态区验收,沈北新区、棋盘山开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核查,和平区成为全省第一个生态城区,30个乡镇通过国家环境优美乡镇验收。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全年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等计划立项245项。举办重大科技活动30项。中科仪罗茨干泵等20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沈阳IC装备产业基地成为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辉山农业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科技园区。沈阳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09年,全市拥有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6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6个,其中国家级10个。全年市以上登记认定的科技成果312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81项。应用技术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139项(国际领先35项,国际先进104项);达到国内水平136项(国内领先93项,国内先进43项)。软科学成果及基础理论成果31项。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67.47亿元。专利申请77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20件;专利授权363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02件。
教育
完成1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累计已建成104所,覆盖了90%的乡镇。完成100所城乡幼儿园改建和449所学校、4506个班级的“班班通”建设,职业学校开始迈上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征程。到2009年末,全市普通高等院校 40所(含独立学院9所)。招收本、专科学生9.8万人,在校生34.2万人,本、专科毕业生8.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招收研究生1.32万人,在校研究生3.5万人,毕业研究生1.0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7.5%。普通中学334所,在校生31.6万人;普通中专41所,在校生7.1万人;职业高中52所,在校生3.2万人;技工学校37所,在校生1.9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小学校482所,在校生34.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0%。
文化
举办第七届沈阳艺术节。评剧《我那呼兰河》连续夺得三项国家级赛事的金奖第一名;承办第九届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杂技演艺集团被评为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全年开展基层文化活动2.33万次,参加群众达1500万人次。承办了全国少年儿童校园剧大赛和辽宁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等重大群文活动。建立图书流动站点278个。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东北文博会,共吸引境内外800余家文化机构参展,签约额达330亿元。
卫生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和改扩建35所乡镇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72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到2009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771个(不含村级卫生组织)。其中,医院179个;卫生院1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9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9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0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25个;卫生监督所14个。年末实有病床3752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9699人,其中执业医师18615人,执业助理医师1688人,注册护士19655人。
体育
成功举办2009世界女子9球世锦赛,成为我国第一个主办世界女子9球锦标赛的城市。沈阳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为辽宁体育代表团夺得12.5枚金牌、15枚银牌、10枚铜牌,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健身促和谐工程”。成功举办了沈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为全市500个村屯配置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更新107套健身路径器材。新建国民体质监测分站11个、配置监测器材11套。到2009年末,全市体育人口达375万人。加强体育彩票的管理和服务,全年完成体育彩票销售额4.76亿元。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79.5万人,其中职工189.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和7.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07.5万人,增加32.9万人;失业保险123.5万人,减少2.2万人;工伤保险163.2万人,增加10.4万人;生育保险 226.3万人,增加5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8.5万人,参合率99.3%,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50元。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实施农民工医疗工伤综合保险。
全市7.1万户、13.4万人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2.98亿元;4.7万户、9.6万人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7927万元。6945户、1.6万人享受了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3605户、8383人享受了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城市医疗救助0.99万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3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6.5万人次,累计救助金额2640万元。
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1095元,比上年提高132元。失业保险金人均支出标准为每月506元,提高34元。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市区和开发区700元,三县一市600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三县一市每人每月280元,其他区每人每月340元,均比上年提高4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三县一市每人每年1600元,其他区每人每年2100元,均比上年提高300元。
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5个中心城区示范性区域养老中心,新建和改扩建12所农村区域性中心养老院,新建100个示范性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10个街道阳光之家,为45万老年人发放乘车优惠卡,为全市2.3万户空巢特困老人免费安装应急呼叫系统。到2009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58个,床位18634张,收养各类人员23133人。
全年福利彩票销售突破11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4亿元,全年共募集慈善资金1505万元。
四、人民生活
人口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8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全市户籍人口716.5万人,增长0.4%。户籍人口中,市区人口512.2万人,县(市)人口204.3万人;农业人口252.1万人,非农业人口464.1万人。人口出生率7.30‰,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人口死亡率7.13‰,下降1.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17‰。计划生育率99.07%。
就业
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5.2万人,比上年增长0.8%。在岗职工99.7万人,增长1.0%。其中,国有经济单位57.2万人,减少0.1万人;集体经济单位5.8万人,减少0.5万人;其他经济单位36.7万人,增加1.6万人。在岗职工产业分布,第一产业0.7万人,增加24.4%;第二产业40万人,增加0.3%;第三产业58.9万人,增加1.2%。年末离岗职工11.8万人,减少3.2万人。
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25.05万人。10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建设24个创业基地,扶持创业带头人2581人,16222人带动就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93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就业3.4万人,普惠制就业培训12.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6.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938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4%。
居民收支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16447.79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8752.87元,增长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07.73元,增长7.0%。
居住水平
城镇住宅建设投资81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新建成住宅1099.9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075.7万平方米。全年新建经济适用房91万平方米,完成225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9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3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县域经济统计口径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
5、商品房合同备案相关指标由市房产局提供。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365体育投注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