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保持昂扬发展激情,弘扬务实苦干精神,大力推进“突破阜新”战略,全面开展“千个项目大会战”,推动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36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7亿元,增长18.1%;第二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5.7:41.2:33.1。人均GDP实现18775元。
图1 2005-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农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36.7%;林业增加值5.2亿元,下降16.0%;牧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7.1%;渔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11.8%。
2010年,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粮食生产再攀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96.6万亩,增长12.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2.9万亩,减少2.1%;油料播种面积219.5万亩,增长48.2%,其中花生播种面积217.0万亩,增长50.2%;蔬菜播种面积35.4万亩,增长8.9%。全年粮食总产量230.6万吨,比上年增加93.2万吨,增长67.8%。其中玉米产量196.8万吨,增长71.1%;高粱产量12.9万吨,增长48.3%;大豆产量4.3万吨,增长79.2%。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2.6万吨,比上年增长120.7%,其中花生产量42.2万吨,增长120.9%;蔬菜产量105.7万吨,增长29.2%;水果产量31.0万吨,增长75.1%。
图2 2005-2010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林业生产稳步增长,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年林业产值7.8亿元,比上年下降30.0%。当年造林作业面积2.1万公顷(31.8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33.26万公顷(498.8万亩)。林木绿化率32.1%。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38.6万吨,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猪肉产量22.9万吨,增长4.1%;牛肉产量3.1万吨,增长24.0%;羊肉产量3.1万吨,增长40.9%;禽肉产量7.8万吨,增长36.8%。牛奶产量22.9万吨,增长8.0%;禽蛋产量15.1万吨,增长43.4%;羊毛产量4662吨,增长107.2%。全年猪饲养量454.5万头,增长6.8%;牛饲养量46.8万头,增长17.5%;羊饲养量289.9万只,增长21.9%;禽饲养量5193.1万只,增长31.5%。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淡水鱼产量9012吨,增长12.6%。
农业机械化及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98.0%;品种更新更换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8.0%。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2.9万吨,增长6.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8.2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7%;完成机耕面积38.96万公顷(584.34万亩),增长9.2%;机播面积34.81万公顷(522.14万亩),增长9.6%;机收面积14.37万公顷(215.52万亩),增长71%;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4.57万台,增长3.5%;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20.9万台,下降3%。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参合农民达87.06万人。全年农田水利建设使用人工711.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3011.4万立方米,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97万公顷(29.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6.37万公顷(95.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489家,完成增加值1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占工业销售产值的1.6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1.95亿元,增长24.9%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0.58亿元,增长16.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 39.59亿元,下降5.5%;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增长23.1%;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52.55亿元,增长29.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14.23亿元,增长165.7%。
重点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76户,比上年增加17户,实现产值323.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2.9%;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户,实现产值169.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38.2%。2010年,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5.8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6.4%。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5.49亿元,增长85.8%;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2.07亿元,增长29.3%;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58.25亿元,增长4.0%。
表1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同期??? 增长% |
||
原煤 |
万吨 |
1828.31 |
? |
-5.1 |
?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117.72 |
? |
6.5 |
? |
?? 其中:风电 |
亿千瓦小时 |
15.26 |
? |
86.3 |
? |
煤气 |
万立方米 |
2722.00 |
? |
6.3 |
?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16592 |
? |
-38.5 |
? |
乳制品 |
吨 |
61910 |
? |
2.3 |
? |
白酒 |
千升 |
4511 |
? |
28.7 |
? |
啤酒 |
千升 |
14279 |
? |
-40.3 |
? |
纱 |
吨 |
10643 |
? |
11.5 |
? |
布 |
万米 |
3106.0 |
? |
19.2 |
? |
服装 |
万件 |
170.23 |
? |
4.0 |
? |
人造板 |
立方米 |
831882 |
? |
323.2 |
? |
塑料制品 |
吨 |
4974.0 |
? |
70.9 |
? |
水泥 |
万吨 |
138.85 |
? |
2.7 |
? |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46.7%;产品销售率达96.6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0.97亿元,同比增加15.38亿元,其中利润21.62亿元,同比增加11.40亿元。亏损企业56户,亏损面11.45%,亏损额1.69亿元,同比减亏1.15亿元。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4%。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实现建筑业产值85.7亿元,比上年增长46.3%。实际施工房屋建筑面积为60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35.4万平方米,增长2.0%。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5亿元,同比增长46.5%,上缴税金3.2亿元,比上年增长76.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投资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农村完成投资39.8亿元,下降43.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6.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3.7亿元,增长2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4.4亿元,增长34.0%。
图3 2005-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10年全市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在建项目58个,其中超十亿元的在建项目6个,其中:阜新彰北风电场项目、辽宁大唐国际阜新日产1200万Nm3煤制天然气项目、彰武平安地风电场工程项目、后查台风力发电项目、彰武-通辽高速(阜新段)、前查台风力发电项目、阜新市皮革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项目、怒河土风电场新建工程、固本风电场新建工程、石金皋风电场项目等34个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超亿元,累计完成115.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0%。
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4.3亿元,同比增长49.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8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5%;竣工面积6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4%。商品房销售面积12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2%,其中,商品住宅10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0%。
五、国内贸易
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兴隆百货二期全面启动,东市地下商业街、解放大街地下商业城主体完工,大商百货大楼正式营业。惠及城乡百姓的“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程全面推进。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5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0.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新突破。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45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58亿元,增长18.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74亿元,增长12.6%。
图4 2005-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145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出口总额12036万美元,增长13.5%;进口总额2510万美元,增长216.5%。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10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1.7%。新签外资项目合同数19个,比上年下降29.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阜新地区境内铁路货运量1444.0万吨,比上年增长4.4%;客运量166.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公路货运量3206万吨,增长15.9%,公路货物周转量476665万吨公里,增长20.4%;客运量1018万人次,增长1.4%,客运周转量71977万人公里,增长9.1%。
邮电通讯事业平稳发展,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4亿元,增长2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66亿元,下降23.0%;电信业务总量33.74亿元,增长24.9%。完成函件129.33万件,比上年下降21.0%,特快专递28.54万件,增长11.9%。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7.73万户,下降13.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7.39万户,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46.75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0.24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3.45万户。
旅游市场日益繁荣。海州露天国家矿山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科普基地,孙家湾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度假区开工,纵横滑雪场等项目投入运营。“温泉旅游新城”建设进展顺利。瑞应寺景区环寺路等3个项目投入使用。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58.3万人,增长25.9%;国内旅游收入53.0亿元,增长45.2%。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2.3万人,增长19.8%。全年旅游业总收入54.0亿元,增长45.9%。截止2010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7家,旅行社39家。
八、市场价格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平稳。2010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增长2.5%,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呈“三涨、五降”。“三涨”: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7.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8%;居住类上涨5.2%。“五降”: 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衣着类下降10.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4%。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7%。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国税、地税总收入4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02亿元,增长24.1%;用于公共安全支出5.21亿元,增长18.2%;教育支出10.18亿元,增长2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20亿元,增长13.1%。
图5 2005-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金融存贷款规模平稳增长。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3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7亿元,增加26.3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323.1亿元,增加46.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8.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6.8亿元,增加20.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84.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2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现金支出15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9.7%,累计现金净投放39.9亿元,比上年增长41.9%。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财产险收入3.55亿元,增长50.8%;寿险收入9.83亿元,增长19.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63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1.48亿元,人寿险支付0.15亿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较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66项,其中,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51项。取得的66项科研成果全部得到推广应用。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9.73亿元,比上年增长46.9%(现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研究生招生822人,在校研究生2469人,毕业生628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316人,在校生41355人,毕业生1511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574人,在校生23399人,毕业生6851人。普通高中招生11243人,在校生33281人,毕业生10206人。初中学校招生19073人,在校生62335人,毕业生22394人。普通小学招生15515人,在校生95744人,毕业生19077人。特殊教育招生21人,在校生253人,毕业生4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0004人。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431场,观众达57.5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96个;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书量40.7万册,本年新购图书8994册,总流通量9.39万人次,外借图书12.72万册。电影放映单位3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89场,观众11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31%。城乡有线电视用户36.96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4%。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5种,发行量1300多万份。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91个,共有床位7463张,卫生技术人员9151人。其中:医院41个,床位6162张,卫生技术人员6303人;卫生院6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床位116张,卫生技术人员225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10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项比赛共获奖牌186枚,其中,金牌119枚,银牌35枚,铜牌32枚。全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7次,参加大型赛事人数8.5万人。2010年,市体育馆建成并向市民开放。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372元,比上年增长18.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人均消费性支出4348元,增长5.2%。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711元,比上年增长14.3%,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人均消费性支出9047元,增长7.9%。
图6 2005-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354元,比上年增长10.2%。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10年实现实名制就业人数6.38万人,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0.08万人。城乡劳务输出31.25万人次,其中城镇劳务输出1.9万人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41.22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2.2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67万人,其中:参保退休人数18.43万人,灵活就业人数13.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05万人,比上年增长0.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9万人。全市共有5.91万户、14.36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4395张,收养各类人员3328人。城镇单位各种社会福利设施160个,其中综合性社会区服务中心3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182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614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328万元。
社会生活秩序稳定。2010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4678件,比去年同期略有提高。
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玉龙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沈彰新城”滨河路等主干路开工建设。京沈客专、锦阜高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在即,阜盘、彰通高速公路路基和桥梁工程完工,沈彰开发大道、皮革基地快速通道开工建设,沈彰通客专、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对工业街等26条街巷路进行维修改造,五龙公铁立交桥、惠滨大桥通车。垃圾处理厂二期开工建设。年末供热面积达到2314.22万平方米。全年煤层气供气总量3080万立方米,年末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910吨。城区绿化覆盖面积3098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10.46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0.5%。
十二、环境保护
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0%。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拆除4吨以下燃煤小锅炉315台。共检测机动车36000台,尾气首检合格率达到82.0%。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48毫克/立方米、0.034 毫克/立方米、0.65毫克/立方米和 0.094毫克/立方米,均比同期下降,呈现利好趋势。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337天,比上年增加3天,为全年总天数的92.3%。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覆盖率72.6%。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版权所有:辽宁省人民政府 | 主办单位:365体育投注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ln.gov.cn |